凯发一触即发二问初加工 冷库咋个建才能减“笋”失-k8凯发官网

全国服务热线:400-123-4657
凯发k8天生赢家一触即发的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全国服务热线:400-123-4657
凯发一触即发二问初加工 冷库咋个建才能减“笋”失
添加时间:2024-04-13

  彭州市红岩镇虎形村千亩笋用竹基地,村民在挖雷竹笋。本报记者 李向雨 摄(资料图片)

  王亮是都江堰市凯达绿色开发有限公司的销售经理。公司5000多亩雷竹,每天产约5000公斤鲜笋,都要及时卖出,最大的难题是保鲜,隔天外壳就会发黄变黑,甚至腐烂,“白给都没人要!”

  去年,有一次多采了1500公斤鲜笋,多方联系,终于找到买家,赶紧以每公斤两元钱的价格连夜拉往成都,比正常收购价低了2.4元,意味着当天亏损近4000元。

  “每年鲜笋上市都得损失一些。”4月19日,面对记者,他顺手拿起桌上的计算器按了一遍,“去年就损失将近10万元。”

  4月24日,记者打电话给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塘埠村绿丰竹笋专业合作社社长刘彩凤,“刚采完120亩鲜笋,每天都在卖。”电话里,她喜滋滋地告诉记者,今年春节期间,最贵时每公斤卖过56元。刘彩凤种的也是雷竹,但亏钱的情况没有,一点儿也不担心销路,甚至常常发愁不够卖,“很多人想买,但实在是没货了”。

  凯达的困境不是个案。2016年,全省产鲜竹笋75万吨,仅占年可采量的35.5%,近7成竹笋留弃山林的背后,是我省除了“采不出”,还有“存不住”的困境。

  别人的竹笋不够卖,我们同品种的竹笋却卖不了,因为缺乏有效的保鲜手段冷链运输和冷库贮藏。

  竹笋要吃鲜,很娇气,保鲜最靠谱的手段就是建冷藏库。刘彩凤的竹笋不愁卖,就是因为当地有冷藏库,鲜笋当天卖不完,丢进冷库,就可以睡个踏实觉了。

  我省笋用竹种植在全省各地都有分布,主要集中在泸州、宜宾、乐山、成都、南充等地。记者近日走访部分竹笋产区,发现用于储存竹笋的冷库数量并不多。

  眉山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并没有用于储存鲜笋的冷库。宜宾、雅安等地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冷库有一些,但量不是特别大,没有上规模。

  有一些地方有冷库,则是与存放其他果蔬的冷库共用。例如都江堰市,多收的鲜笋一般送到放猕猴桃的冷库中。然而,鲜笋放到这样的“混搭”冷库后,口感和味道都会有变化。

  建起冷库的地方,运营也有问题。沐川县曾建起一个竹笋加工厂,并配套了冷库。但冷库至今仍没法使用。“老板摊子铺得太大,经营不善,冷库也没用上。”沐川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采访中,不少林业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就目前鲜笋采摘量来看,基本用不上冷库。但是不排除以后产量上升后,对冷库的需求会上升。

  作为产笋大省,浙江省2017年冷库容量为127.99万吨,福建的冷库容量为253.79万吨。而我省的冷库容量仅有81.42万吨。

  地形是一大制约。“相比于浙江,四川山地更多。”多次来川考察过的浙江省竹产业协会秘书长翁甫金说,像宜宾市的兴文、筠连、屏山等县都在山区里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地块难找、拿地成本高。

  建设过程中的成本同样不可忽视。“建冷库不难,就是一个加厚板房,像大冰箱。”虽然容易,都江堰市凯达绿色开发有限公司销售经理王亮却坦言公司建不起。凯达公司位于山里,“施工成本就比正常高出30%到40%。”王亮解释,冷库建在山上,有的地方要架空、原材料要人工运送,都是成本高企的原因。

  冷库运营成本也让不少商户、企业吃不消。宜宾市南溪区嘉龙竹木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钟燕宜告诉记者,合作社在前年斥资300万元建起了冷库,目前冷库用的是工业用电,每度电在七八角钱,一个月仅用电成本就在五六万元。“甚至有的企业因此陷入资金紧张。”成都市冷链物流商会秘书长杨一健坦言,运营成本高,正是企业对修建冷库热情不高的原因。

  空置率高同样让不少企业在建与不建之间徘徊。“有钱不买半年闲”,每年竹笋采收期仅有一个月左右。“过了采摘季节,这些冷库闲置下来,会给企业造成较大负担。”省林业厅产业处调研员秦茂说,如何提升使用效率,是调动企业修建冷库的重中之重。

  短板咋补?我省已有谋划:将按“1万亩-2万亩竹林基地布设1个初加工点”的思路,合理布局竹材、竹笋就地初加工点。到2022年,规划建成竹笋去壳、清洗、冷链仓储、烘干等集中加工点200个,全省竹材、竹笋就地初加工率达到70%以上。

  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余学军认为,推进冷库建设,首先应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他介绍,在浙江,冷库一般由竹笋协会、合作社、大户等具有一定规模的经营主体修建,然后政府按照投资金额的50%予以补贴。

  “我们正在做这方面的调研。”秦茂表示,将力争为冷库建设企业在用地用电、贷款方面,多争取一些政策,包括龙头企业在申报冷库项目时也给予一定支持。

  空置问题如何解决?省林科院研究员孙鹏建议,可以将春笋、秋笋、冬笋等不同季节采收的品种搭配起来,让一年四季都有笋采。

  余学军建议,产业结构也可以调整,“以杭州市临安区为例,在种笋同时也种山核桃,几种作物配合,冷库自然不会闲置”。

  福建省林科院竹子研究所副所长郑蓉支招,充分发挥冷链运输的作用。她举例,福建将冷链运输与高速公路、高铁紧密衔接,农户当天采完笋后,会用冰块速冻的方式直接打包,通过高铁连夜送往杭州、上海等地。

  “成都市温江区正在试验超低温速冻技术。”孙鹏建议,我省应大力发展速冻保鲜冷链工艺,延长竹笋保鲜期,便于长途运输。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网站地图